忆无所有 Forgetting curve

最近用xmind 做笔记较多,唤起高中时候复习的一些体验:

—能理解的在初始记忆的基础上以不断的看提纲唤起前次的记忆,如果觉得模糊且很重要的部分无法召回,便重新理解有意识的存储本次记忆体验

—无法马上理解,一知半解,或者无需深层理解只要记下内容作为初始或永久记忆的内容,只用一个机械的方法—repeat, repeat, repeat.

显然,对于自己不想克服的疑难问题,也随之以便捷的方式放在机械repeat的筐里来处理。后果很严重,积累来很多难点–只看懂字面意思,无法运用。

那么多的内容,即使有艾宾浩斯曲线也是无法把当时大量的内容按照Forgetting curve 来走。突然想起便想测试下用Forgetting curve的效果,比如《初级日本语》教程里的短篇“春天时暖和的” 为什么我记了8年还没有忘记呢?

远离一切学习环境,没有心思去揣摩以前的任何方法加以改进,所以接受退步,退化?

  • 无意识vs 有意识记忆: 没想过为什么无意识的记忆碎片会被save , recall,
  • 动机:不关心记忆的动机,没有设定短或长的目标
  • 理解:不关心没有理解的部分,能抛给重复记忆就用机械的repeat 来安慰自己
  • 记忆的系统性:不关心各个点之间的关联,逻辑关系,因果关系
  • 记忆用进废退:找借口作为记忆减退的自我安慰
  • 没有对比过视觉,听觉等记忆的效果
  • 记忆的敏捷性:没有想过那些记忆敏捷性好的人就是瞬间强记超常
  • 加强记忆:没想过常说的 注意力集中,思维积极,情绪充沛,调动感知等加强手段
  • 记忆的持久性:完全没按Forgetting curve 来保持 , 再现, 最后忆无所有
  • 记忆疲劳:不知道如何避免前摄抑制,倒摄抑制,或者总是会按以前体验过无数遍的条件反射来选择记忆的老套路,不做更新和改进,患有严重的路径依赖,有时难免出现无意识自虐?  —这是为啥不尝试休息,变换内容的原因,不在乎疲劳过度。

不知道柳比歇夫花了多久可以用身体感知时间精度?

——–《记忆与学习》–1980-燕国材

此条目发表在Mind and life, 屋头呓语分类目录。将固定链接加入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