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

“真是青春呀!”

从前从长辈的口中听起来似慨叹,似羡慕,或许欣喜揉杂着期盼,而现在,对着那些年少于我的人,我也要借着接力这句话过渡到这个合理合龄的角色罢。

”青“”春“,这2个字在心里细读起来在此刻觉得异常的美好,青色的“青”,春天的“春”,可惜受众广达的英文只能抽象地用 ”young “ 来表达,多可惜!中文真是个神奇的东西,本想用经久不息来赞叹这种“神奇”,但还是觉得不达我此刻所述之意,更确切的说在我眼里,这些字,词,句,文,不时的拿来咀嚼会生出不同的味道与意境。

小时候家里有几本少儿启蒙读本,印象比较深的除了每天晚上睡觉前必须要跟着爸爸念诵一首的《唐诗三百首》便是那本《幼学琼林》,藏青的书封,白色的边侧竖写着书名,字体也是秀气的宋体或者其它看起来古朴简洁的样式,虽然不是线装但书面的文字排版依旧保留着从右往左的竖排阅读格式。记得在高中的时候我一度很喜欢阅读这种竖排繁体字的书籍,当然那个时候在图书馆找到的大部分是古文类的书目,那个时候的我也不知道原来台湾的近现代出版物大多可以满足我的这种癖好。

一想起小时候或者在学校的事情,总是容易让我岔开话题像絮叨不止的老婆婆,虽然那些记忆于我已然是遥远的“那个人”的熟悉且陌生又令我怀疑的记忆。那些记忆如果按照时间来说应该也可以算得上“青春”的范畴吧,但当我此刻重新开始咀嚼“青春”二字,我又觉得按我现在的理解那段于我应该是“青”而无“春”,因为少了点什么。

我对《幼学琼林》的内容印象几近于无,可能家人后来并未亲自带我接触这本读物,又或许我是稍微年长一些时自己主动翻阅过一二。闲暇时我偶然重新翻阅了程登吉的这版书,在《岁时》篇里古人对春那妙贯千年至今的定义如下,:“东方之神曰太皞,乘震而司春,甲乙属本,木则旺于春,其色青,故春帝曰青帝。”  简单的几十个字却饱含了很多我以前不知或不屑一看的事物,关键词“甲乙”“木” “东方”“震”“色青”“春帝”,这些牵系着阴阳五行里的 金,木,水,火,土,《易经》里的八卦比如“震”,还有神话中的青帝,这样想来便延展出了很多不曾多想d词,比如“东宫” “太子” 。

“青色”,“春天”,“东方”,“木”,“震”,这些从前陌生的词汇聚一堂,生了个词谓之“青春”,一想起这些词的来历就觉得这个词的意境妙不可言,怎么嚼都完美无死角。

 

 

 

此条目发表在屋头呓语分类目录。将固定链接加入收藏夹。